顯示具有 鱂魚(Killifis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鱂魚(Killifis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利氏澳鱂 (Austrofundulus leohoignei "Sanare VEN 2009-02") female 最終紀錄

還記得去年8月版主開始嘗試的第一種鱂魚Austrofundulus leohoignei,中間過程由於版主疏於照顧,遭遇不少波折,最終只成功養活了兩隻母魚,繁殖無望,只好下次有機會再繼續練功升級。

此款鱂魚的母魚大概就有4-5公分大,根據網路資料成體公魚可達7公分,儼然等於一隻小型短雕的size,母魚飼養起來的感覺其實並不難伺候,版主很喜歡這種看起來很有野性美的魚,
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拿到此款魚的卵。欣賞幾張母魚的照片吧!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利氏澳鱂 (Austrofundulus leohoignei "Sanare VEN 2009-02") 孵化紀錄以及幼魚照顧

一個月前將剛收到的利氏澳鱂魚卵下水孵出十隻小魚,由於先前飼養魚仔的經驗,結果不是很理想,到現在只剩下3隻,其中有一隻成長速度飛快,而且牠還趁我八月中去日本一個禮拜的時間吞了另外兩隻牠的兄弟姊妹,另外還有一隻長得很慢而且一直游不太起來已經先被我隔離單獨飼養了。

後來兩次下水都沒孵出任何仔魚,因為我收卵時土弄得不夠乾,後來找了網路上的影片才知道,收卵時要連同土一起用手用力擠乾,因為鱂魚卵很有彈性所以不用怕卵會被壓爛,擠乾後再放著風乾一下子才可以收起保存。幾天前再一次下水總共收到4隻仔魚,比起第一批孵化的仔魚整整遲了一個月,剩下的卵因為先前不當的保存都已經發霉壞掉了,所幸這四隻仔魚看起來健康狀況還算OK,按照Vic大所說的這包卵共有26顆,我的第一次孵化經驗只比五成多一點點,實在不甚理想。

利氏澳鱂的仔魚比起其他鱂魚仔魚來說算是比較簡單好照顧的,剛出生體長就有4mm,可吃下剛孵出的無節幼苗或是水蚤幼苗,理論上無節幼苗是比較好的飼料,但我比較怕麻煩而且養的也不多所以選用了水蚤,這可能是造成我的幼魚長成率不高的原因之一。長得快的幼魚一個月便可長到約3cm的體長,已經可以一口吞下成體的德國米蚤,照顧上更顯容易。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利氏澳鱂 (Austrofundulus leohoignei "Sanare VEN 2009-02") 魚卵

沒想到我的第一篇水族網誌竟然是以鱂魚為主題,本來想要先寫另外兩個水草缸的紀錄,無奈桌電前幾天壞了,照片都被鎖在裡面暫時拿不出來。

這批魚卵來的很意外,前一陣子心血來潮想要開始飼養鱂魚,於是就把魚缸、活餌等飼養鱂魚的必備物品都準備得差不多了,網路上其他大大的網誌也看了不少,原本想先從漂亮寶貝(Nothobranchius rachovii)或是貢氏圓尾鱂(Nothobranchius guentheri)等魚種開始飼養起,一來取得容易,二來也可以練練功,不料台南的水族館似乎很少進鱂魚,有的話也幾乎都只有公魚,正巧在FB社團看到Vic大要玩遊戲送魚卵,條件是要蒐集到飼養鱂魚應該具備的幾項物品,剛好我這幾乎都有,於是我就搶到這唯一一份獎品魚卵,開始了我的鱂魚人生

Vic大寄來的魚卵已經到了發眼完成的階段,只要一下水可能就會孵化了,晚上就來孵孵看。鱂魚的卵發育時間不一,除了不同魚種會有不同的發育時間外,還會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當看到金圈眼時就差不多是可以下水的時間了,用顯微鏡看的話還有可能看到魚仔的心跳,眼睛還會不時地轉動。

漂亮的金圈眼
別看上面那張照片拍的那麼大,那是用接解剖顯微鏡拍的,下圖才是實際的大小,是用sony 18-55mm kit鏡靠到最近距離所拍的。

利式澳鱂魚卵的實際大小
利式澳鱂公魚最大可長到6-7cm,卵的直徑大約1mm,這大小到底算不算大我其實不太清楚,畢竟我也沒養過其他種鱂魚,期許我自己能夠第一次飼養鱂魚就上手。

待續.........